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简报 >> 正文

以基建项目为载体传承特色校园文化(2024年9月教育信息)

2024年09月19日 09:39 作者:杨耀 来源:基建处/新区办 点击:[]

乐山师院以基建项目为载体

建设并传承“德与美”的校园特色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文化育人的职能,学校基本建设处从挖掘历史资料、保护历史文物、宣扬人文精神等角度,将学校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融入基本建设项目之中,营造德育与美育相互融合的文化育人校园环境,使基建工作在学校特色文化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展示学校办学历史,传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开展校史研究和立德树人教育,202345周年校庆前夕,学校决定扩建校史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基建处会同图书馆、档案馆、美术学院、宣传部等单位会商调研,整理归纳近10年的档案资料,初步罗列出布展内容。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反复斟酌修改设计方案。经过3个月的精心施工,圆满完成校史馆扩建以及武汉大学纪念堂的修缮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与校庆活动献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学校对北校区山地多年荒芜、违规开垦的情况进行了综合整治。投入100万元栽种树木、铺设草坪、修建生态步道、音乐广场、休闲凉亭,完善水、电、监控等配套设施,为师生提供了学习休闲与娱乐的美丽环境。

结合危房改造与文物保护工作,学校基建处邀请乐山大佛管委会的文物保护专家到北斗山现场查勘,提出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思路。通过查询档案馆历史资料,走访离退休教职工,挖掘整理出一批武汉大学在乐办学典型事迹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件。2024年北斗山灰楼维修改造及使用功能提升工程中,基建处充分采纳原武汉大学遗址“梅庄”的建筑元素,恢复呈现出五六十年代苏式建筑的风格。在考证一代名儒杨雄旧居的基础上,恢复重建凉亭并命名为“子云亭”。以纪念坊和桃花水母灯饰的形式,纪念原武汉大学教授高尚荫在大渡河最早发现“中华桃花水母”并带回北斗山崖洞研究,从而开创中国无脊椎动物学先河的事迹。此外,学校还邀请知名教师撰写《北斗山小记》,书写对联,镌刻匾额,建设校园小品等方式,不断丰富建筑文化内涵。

从挖掘整理到建设传承,学校逐步在基建项目中融入历史文化与精神信仰,通过德育与美育的交互融合,有效的拓展了文化育人新阵地,传承了特色的校园文化。(乐山师范学院)


上一条:强四化 树新风 勇担当 创佳绩

下一条:五维锤炼 筑牢高校基建项目内控之基(2024年6月教育信息)

关闭